Info
本文来自知乎用户歧路先知在专栏米家人物形象鉴赏中发表的文章芙宁娜:从伪神到伪人,转载已获授权。
我在游戏内第一次遇到芙宁娜时,就感到她将要探讨二次元的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真伪之辨”与“演出自我”,而这些主题都紧密关联到“伪物论”上。以下,本文就从伪物论的视角出发,去品鉴芙宁娜的故事。
首先介绍伪物论的基本观点。相关的命题在轻小说中反复出现,表述得最清楚的是《物语》系列中的一篇,我简单复述一下。
提问:真物和伪物,哪个更有价值?
回答:伪物,但准确地说是伪物中所包含的“想要成为真物的心”最有价值。
“价值”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伪物论并不是客观规律,而是一种价值取向或审美取向;并非应用于分析与预测,而是应用于鉴赏与共鸣。我做个示范,应用伪物论来品鉴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一、价值取向中的伪物论
先整个历史故事。古代有一些人,生下来“注定”要当皇帝,这就是真物;也有的人不配当皇帝,却试图去当,这就是伪物。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你严格反对伪物论,认为“皇帝”这一概念是不可讨论的,“注定要当皇帝”这一过程是纯洁的,那么大多数试图染指这一纯洁性、并且兵败身死的伪物自然就是小丑。而对少数成功的伪物,也可以通过辉格史观把他们修改为真物。但我从单纯读书的角度出发,认为天经地义的过程不值得关注,这些伪物在试图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工作才值得探讨。更专业的历史票友应该会注意到,没有谁当皇帝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因此这里的“真物”其实也都是假的,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了。
然后换一个比较具体的近代故事。大家都很了解的孙逸仙,他一辈子干了很多事,基本都不是很成功,以结果论应该就是纯纯的小丑了。他还经常改主意,改主意对逼格也很有损害。但他最珍贵的并不是这个结果,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想要救亡图存的意志,后人纪念他也主要源于此。这并非唯心的精神原子弹论,因为他展现出的精神意志,会激励更多的人走上同一条道路,试得越多解出来的概率也就越大。
接下来回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就说大家都经历过的考大学吧,假如你以考上清华北大为评判标准,那么考上的大学生是真物,试图努力去考但并没有考上的是伪物。结果固然重要,但对于抽离出这个命题的未来的自己来说,结果已定,做什么也无法改变;对于旁观者来说,结果就只是结果,并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假如你去传授经验,你能说的有效信息必定不是你考上了什么,而是你努力的过程——你展现出“想要成为真物”的意志的过程。至于结果,结果反而是外物,至多只是你有资格给别人讲这些事情的注释罢了。考上的跟没考上的,能说出的实质性内容又能有多少区别呢。
由此归纳一下伪物论想传达的价值与审美取向。一个东西如果你没有却想要占有,那就是伪物;勉强占有了但又时刻担心会失去,那就有比较大的“伪”的成分;你对自己的占有不含任何疑虑,那就达到了“真物”。真物之真,在于真物是命定的、不可讨论的、不会改变的,比如你是中国人,你有父母,你有(与你需求相比)无限的空气、水和食物。真物好就好在你通常不会担心失去,总是可以从中受益。你得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这就属于“真”的成分不够,因为你会时常担心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这份工作。
真物和伪物可以相互转化。伪物可以有想要转变为真物的意志,那么真怎么化为伪呢?真不可能化为伪,也不可能消失,但你所持有的真物会逐渐变得“不重要”,并给你制造出更多的伪物,对你来说也就相当于“真化为伪”了。继续拿刚才讲过的考大学举例子,假如你考上了清华,这就是永远无法改变无法质疑的真物;但靠这个也就能爽一两年,然后就需要面对一些衍生出来的问题,比如能不能毕业?毕业后能不能找到符合学校档次的工作?继续想下去便会发现,这对于自己来说其实跟烦恼能不能考上清华也没啥本质区别。又比如你追妹子,烦恼于不确定这份感情是真是伪;等变成真的了,你就不用为爱情而忧虑了,但你也就要开始思考先人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什么意思了。
真化为伪的另一种情况是你开始怀疑真物的定义,然后你发现真物很可能并不存在——这就是以《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为滥觞的一系列轻小说的主题。就以我刚才举的真物的例子:人有父母是真的,但这显然不是永恒的,而且不是完全不需要维护——关系损害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在社会意义上失去你的父母。《春物》等作品里,主角的苦恼不只是得不到,而是得到了一个“需要不断维护”的东西,便忧心于这玩意到底是真物还是伪物。如果女孩对我好是由于过去的什么什么原因,当那个原因被消灭了或者被遗忘了她还会不会对我好啊?如果我有一份好工作是因为我能加班,那我加不动了这份工作是不是就没了?于是我们发现,真物这玩意比较怕较真,你越较真就越能挤出水分来。你要是觉得真伪之辨拿来讨论历史太过儿戏,那它拿来讨论爱情就是专业对口,“附加了条件的爱情到底是不是真爱”衍生出来的话题能养活半个情感区。
真化为伪的直接结果是,尽管真物(大约)是永恒的,但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真物给你的好处很难永恒不变。一个20岁的人说自己考上清华大家都会高看他一眼,一个40岁的人自我介绍的第一句就是我当年考上清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人。那么我们就进一步得到了伪物论价值取向的具体表述:要追求真物,同时不要执迷于真物,真物对自己的价值在自己得到它的那时起就结束了。
二、审美取向中的伪物论
接下来讨论伪物论的审美取向,也就是如何拿这一套来鉴赏文艺作品。上面讲的价值取向部分我就随便说说寻求共鸣,但审美取向这块我认为是比较普适的。对于一位角色来说,作者无条件给他的设定对他一定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他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读者在鉴赏时应该关心他在剧情中学到了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而不是他通过设定得到了什么。真物是作者说有就会有的无可辩驳的作品内事实,伪物则是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真物运行起来不需要动机,伪物附加了动机,而“动机”是比“设定”更能引发读者共鸣的。譬如说,作者设定主角拥有近乎无敌的能力,那么吊打一切对手就是无可置疑的真物;拥有近乎无限的财力,那么能购买一切就是无可置疑的真物——但作品并不能以这些为核心。
成为了真物意味着失去了在作品中探讨的空间,因为真物可以通过作品之外的逻辑来验证,可以脱离作品而存在。因此,真物和伪物在文艺作品中不是二选一的,而是协同的。作者设定一个富二代主角,你对应的需求是看富二代的奢靡生活。尽管作者能通过调查研究来尽可能贴近真实,但此时作者起到的作用是搬运现实信息,而不是创作文艺作品,此时作者工作在炫富的维度上而非艺术创作的维度上。倒不是说富二代是雷点,这种设定太常见了,比如写个商战之类的,但写商战时富二代的身份便不是作者给他的优势,只是作者给他的“门票”。设定主角无敌,那就相当于封死了作品的战斗情节——因为结果确定的故事不包含戏剧性。大家不妨回忆一下,但凡稍微有一点水平的男主无敌文,比如《想要成为影之实力者》,作品的主要篇幅一定不是主角靠实力碾过去,想表达的也一定不只是主角可以用实力虐人。这类作品读起来反而更像“种田文”:主角如何以实力作为资格证来运营一个巨大组织。
这样我们便得到了用伪物论来辨析休闲作品的基本思路:你最开始拿到的是伪的,而作品的剧情过程就是为了让你努力去把伪的变成真的。我举一个经典套路,故事开始时设定男女主由于某些原因而突然“同时进入某个社团”“成为邻居、同桌”“成为继兄妹”“订婚”“结婚”……从而在并没有感情基础时就突然被迫拉近关系,逐步建立感情,“先上车后补票”,作品的主体自然是由伪化真的过程。具体怎么化呢?那就是你们先“表演”这个角色,演着演着渐渐就明白真的是啥样了。放国产短剧就是所谓先婚后爱套路,放日本轻小说就是日常系的通解。
这是不是说作品里就应该放好多伪物呢?那未免太极端了。伪物通常是服务于主角的,要在作品中动态变化,所有要素都在变读者就没法看了。哪怕在现实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真的不断变化,在一个短期内宏观性质也是暂时不变的,你今天健康明天也会健康,你中午刚买的饮料晚上也不会过期。何况虚拟作品要关注的事情比现实少,伪物就更少了,不打算投入精力的配角、反派之类的就应该真一点、静态一点、脸谱化一点,看个小说还要担心你妈是不是你妈属实有点心累了。如果说这个反派塑造的也很感人,甚至让人产生代入感,那必然是因为作者也用心去写了反派角色的发展变化历程。比如作者只写“杀人犯”你肯定觉得他该死,但要是写“他杀人是因为要给妈妈报仇”可能有的读者就改观了。还有的读者在改观的同时会厌弃作者,“难道你要让我体谅每个角色吗,我没那个闲心啊”,这大约就是反派的真变伪有点突兀。所以真物的不变和伪物的可变是相辅相成的,合格的作品应该九真一伪,以真合以伪胜。1
顺便我不喜欢考据也是因为考据是纯粹的真物,是作者手里拿着100%,游戏里给你明着放10%暗着放20%,然后考据党去找那20%再去猜剩下的70%的活动。我承认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但跟我所关心的、服务于人物塑造的“剧情”没啥关系。真物完全是作者带来的,他想带走随时也能带走,比如说哈姆雷特作者给他写死了那就是写死了,你再考据什么他也是死透了;但为啥大家又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因为看过之后大家产生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是谁也拿不走的。
终于要讲到原神了。原神作为抽卡手游,在开服之初,主控的旅行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人设,要抽的角色又没有很多发挥空间,因此对这些角色就是直接摆出人设,然后表演一下这些人设所对应的日常。也因如此,当时有人说什么“神之眼的直接作用就是把人物形象锁死了”,其实很有道理。原神最开始对人物形象这块基本是只索取不贡献,几句话给个索引你依照二次元数据库去脑补就完事了,至多只有可莉除外。2人物塑造这块,基本上是从稻妻才开始发力,具体内容可参看本专栏其他文章。
是时候请出本文要鉴赏的角色……
三、我超,龙
我知道你想看什么但你先别急,为了芙宁娜还必须铺垫一手那维莱特。
那维莱特让不少玩家感到很困惑,这一现象用本文的理论就能得到很好的解读,因为他这个人真伪参半。
真的部分是水龙王、古龙大权、美露莘的干爹等等,这些对别人可能很有意义,但对那维莱特和剧情反而不重要。美露莘这块完全是调味;水龙的power在4.1拿去堵决口很拉风,但在剧情发展上并非不可替代,因为堵上一次也只是为芙芙的大计划拖延时间,小人物尽全力拖时间,大人物也尽全力拖时间,全力大小不一样罢了;最后跟我合砍大鲸鱼,那我觉得还是我比较牛逼;跟丝柯克谈笑风生,你可别忘了这是“下期预报”的一部分,跟本期没啥直接关系。那维莱特如果只做了以上活动,那他就是个大号npc、水系八重神子罢了。
伪的部分是大审判官和“爱人”。那维莱特的母题是一个非社会化的、没有心的机器人(或者别的什么存在)混进人类社群并逐渐发育出人心和情感的过程。说起来像是科幻或者galgame,但仔细想想,什么存在不懂人类社会但又需要逐渐混进人类社会呢?答案是小孩,十岁左右的小孩。那维莱特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比较成功的小孩。小孩观察人、模仿人、成为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此类童话故事的内核。我们从外部观察小孩是一种以终为始的视角,默认这个社会化进程是单线的,然后去看他的进度,因此游戏里以小孩形象出现的也都是走上正轨的正常的小孩,社会化进程接近完成。如果进程刚刚开始,或者阻力很大,这个小孩就会显得非常异质,如同野兽(你如果不接受这个比喻,不妨去幼儿园或者小学工作一段时间,或者生几个孩子试试),那游戏里不如就直接给他设定成野兽等非人的存在来解释这种异质,把小孩成长的故事变形为野兽化为人的故事。这种故事的结局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作为9+游戏,原神已经有了很多普通的小孩(雷泽,早柚,绮良良等),还有失败的小孩,自然也需要成功的小孩。3
注意到那维莱特本质是小孩之后,伪的一面也就顺理成章了。那维莱特最开始很危险,因为他有实力而无目的,如同小孩提着RPG逛大街,不怕他报复社会,就怕他连什么叫报复社会都没概念;芙卡洛斯把他按在大审判官这个位置上,正是为了给他提供足够的学习体验素材,从而自己把生而为人的目的自发地生长出来。在这个故事里芙卡洛斯是npc,而那维莱特要去做自己的主角,找到自己的人心。他当大审判官需要的不是像烟绯那样背书,而是扮演陪审团的角色,在一桩又一桩案件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冲击。至于学习效果如何,“水龙水龙别哭了”就说明他其实已经学会了,陪审团的职责就是按照人的常理去做出自然而然的判断嘛,怎么量刑那是订书机的事。做了一件小事系列任务之后你甚至会发现他连“领导的本意是好的,都是下面执行歪了”这种人类精髓都学会了。
芙卡洛斯凭什么判断那维莱特在大计划的最后会帮助枫丹人?这肯定有赌的成分,她每一步都有赌的成分,但你说你要把一个自身素质顶级的十岁小孩教育到考上清华,也不算特别冒险啊。比如我们看美露莘和那维莱特传说任务,美露莘是给那维莱特的龙生开的挂,外挂给你就是让你尽情用的,但你不能只活在外挂里。最晚到卡萝蕾出事之后,那维莱特肯定已经体会到,自己必须跟枫丹人有联系。对于芙卡洛斯来说,那维莱特是体会到卡萝蕾的苦心也好,是一生气把对家都图图了也罢,都能让他更加像人。最后芙卡洛斯摧毁神座,那维莱特取回古龙大权时,气氛铺垫到位了,那维莱特也就顺着气氛做出了符合情感的选择——他早就成为了一个会看气氛的人呀。
那维莱特的一些语音同样反映了他的真伪参半,比如锐评四神,人的部分给出了看起来很正常的点评,龙的部分则是莫名其妙地“迟早要审审他”“凡高大者我如何如何”。这就是被植入的真物没有足够的篇幅给他展开设定了,因为他还没有给自己生成一个要去审判七神的动机。
至此,终于该请出我们的芙宁娜大人了!
四、伪神的不休独舞
讲芙宁娜就得先讲怎么看芙宁娜。我敢断言,在4.2上线第一天以及之前就给芙宁娜申冤叫屈的,不是蠢就是坏,因为芙宁娜在枫丹前四章是一个站在对面立场上的角色。抛开下半身不谈,你可以预判自己后面会共情她,但你在那个时间点上没有任何共情她的理由。你是来解谜的,而芙宁娜明显藏了一堆事不跟你说,哪怕你越来越感觉到她藏的秘密会把大家整死,她依然在以浮夸的言辞来掩饰与逃避。你看了你不急?你要还不急的话蛋,糖,杏仁都给你扬了。相比之下,如果你欣赏羁绊与奋斗,你应该共情为了拯救枫丹努力到户口本就剩两页的娜维娅;如果你寄希望于力量能解决问题,你应该共情真有力量并且愿意跟你节奏走的那维莱特;哪怕你共情仆人我都觉得合情合理,仆人不仅自己想办法解谜还组织了一个团队啊。
本就紧张不安的气氛在4.2刚开始时被进一步猛烈拉升,拉升气氛的工具是逆转裁判式的证据收集系统。在此时你已经经历了好几次枫丹庭审,不由自主地渴求那种把所有碎片拼成完整图像的感觉,可你已经没有手牌了。你认为能在你掌控之下的——那维莱特能堵上漏水,但他说这只是拖延时间;莱欧斯利在造大船,但船再大也装不了几个人;娜维娅现在听你指挥,她一介凡人都被你用到过载了;仆人在调查,调查的主要结论是搞清楚了正常发展下去他们会怎么死;总不能寄希望于拿琳妮特给的袋子装骨灰吧?哦,枫丹人应该没骨灰,那没她事了。已经登场的所有人物只有一个人还没动用,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剩下的那个就必须得是正解。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芙宁娜就是拼图的最后一片,只要向芙宁娜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作者会怎么释放呢?接下来你亲自带队抓捕并逼问芙宁娜,逼出了她五百年的记忆。
我以前读小说时一直想知道一个人的记忆流到另一个人的思维里是什么体验,4.2的演出就是最接近的情景。别人的记忆倒灌进你(观众)的脑子里,难就难在这个“别人”跟你有啥关系。如果是跟你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忆,那不就成了你看个小电影吗,完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罪人舞步旋的演出中,是你在急急急,你上赶着要看芙宁娜的不休独舞。结果你想要拯救枫丹的急迫与她想要拯救枫丹的五百年隐忍迎头相撞,你与她的命运由此交汇,演出在华丽的聚变中落幕。看到此时,相信很多玩家都跟我一样,回味了好几天才渐渐平息下来:原来气氛值不仅是芙宁娜的战斗机制,还是枫丹的剧情机制。
此时我们便可以回过头来代入芙宁娜了。在“伪物”这块,芙宁娜的纯度是那维莱特的三倍,她是150%的伪物。
芙宁娜不算是真的水神,所以她比前四神都更懂神。随着原神剧情发展,“神”越来越从一个先验的概念变成一个需要探讨的概念:
温迪是毫无争议的神,蒙德人信仰温迪是不可讨论的;
有个别人试图质疑钟离,钟离给予了有力回击;
大家都信雷军的神力,但有很多人在造雷军的反,雷军自己的人有抱怨她的,有试图架空她的,她自己也怀疑自己能不能干好;
有很多人不相信纳西妲,有人成功架空了纳西妲,还有人想给须弥换一个。
等到芙宁娜,她认为自己不是水神,但她又必须扮演水神,在这层意味上她最理解什么是神,最清楚神的工作是什么。扮演水神很难,但这对于天才演员芙宁娜来说并不可怕,一回生二回熟嘛;可怕的是扮演没有尽头,必须一直演一直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芙芙假装自己是神”与“那维莱特假装自己是人”是同样性质的游戏,但难度天壤之别。那维莱特的扮演人类充其量只是日常系galgame,简单难度;芙宁娜这个扮演水神简直就是大逃杀,而且捡不到装备还看不到缩毒圈进度,只能看到末日倒计时马上就归零了,突出一个绝望。
直到她听说旅行者来了,才感觉到这无尽的轮回终于有可能结束了,这很可能是她得到解脱的唯一机会。芙宁娜最开始没有任何要跟旅行者合作的意向,因为她已经预判到她能想象到的方法都不管用,合作也是帮倒忙,只能寄希望于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只要能终结五百年的轮回(当然前提是完成任务),别说是被庭审了,就是被旅行者夺走闪耀(×)拖到街上OO(√)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作者还给芙宁娜上强度,雷电将军手办没有人格也不需要有,从零到零;那维莱特是从没有人格到有,从零到一;芙宁娜作为被设计出来扮演水神的造物,竟然本来就有另一套自我意识,扮演水神就是从一到一。从一到一比从零到零可难太多了,因为她得先扣到零再加上另一个一。你还计较水神的身份是不是真物,真物又没有厚度,编剧一句话的事有什么意思。一句话发给她的,再一句话就能收回去,但你从芙宁娜身上感受到的以心为盾守护枫丹的意志是谁也收不走的。芙芙赢就赢在伪的纯度上——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啊。
芙宁娜最妙的部分是,以上内容如何跟你挂钩。
原神的神既然要失去虚无缥缈的神性,与旅行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那么温迪钟离时代的模式肯定不能再用了,有借鉴意义的就只剩纳西妲。纳西妲的故事好是好,但不经意间陷入了一个道德困境:你带队救出了纳西妲,玩家认为自己对她是有恩的,这个恩情她怎么都还不完,导致她后来做什么都会有人觉得她欠你。芙宁娜则是你折腾一圈之后你会觉得你欠她的,你没有及时赶来温暖她、拯救她,来了之后下手还有点狠——总之你跟她没有两清。一通操作下来,在前四幕里你都没怎么说上话的陌生的芙宁娜,突然就逆转为了你的大熟人,她在传说任务中甚至会切成小鸟依人形态向你求助。可能有的玩家不喜欢这种没有把账算清的感觉,觉得欠了人情就必须得还清楚。这种想法在面对讨厌的熟人时应该没啥问题,但对关系还不错的人就无甚必要。“欠”的重点不在于“还”,在于芙宁娜这个事本来跟你没一点关系,你欠她的就跟你有关系了。你要急着跟她两清,那我希望以后她有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你不要抱怨。
有人问,旅行者对芙宁娜下手是不是太狠了?对芙宁娜来说只要能打破死循环就肯定是大好事,前已论述,但为什么是旅行者?这就暴露出了ml本质。带头抓捕并逼问芙宁娜的人,当然也可以是那维莱特,仆人或者娜维亚。但谁来干这个事谁就会与芙宁娜结下牢不可破的孽缘,几个星期后就会出现海量的芙宁娜和他的cp二创作品。幸好编剧顺应大势,没有把主线剧情里这个关键位置随便让出去凑cp,这也能让的话旅行者真成提瓦特摄像头了。而对于玩家,想要逃走的芙宁娜就如同中了春药衣衫不整的武侠小说女主,你难道还要顾及正人君子人设,不主动帮她解毒吗?气氛都到这了,就是为了让你背上侵犯她的责任,从而将你与她连结起来,这样芙宁娜的百感交集中才会出现“你要对我负责”的成分。如果你还是坚持要拒绝,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优秀的百合作品。
五、万众瞩目的女人
以上便是芙宁娜100%的“伪神”,我们再来看看她50%的“伪人”。之所以说是50%,因为这块明显还没有做完,而且从原神之前的表现来看很可能不会做完。
刚成为人的芙宁娜有没有承受误解和委屈呢?误解肯定是有的,假如你是一个直接利益无关的枫丹人:
真相版本:为拯救枫丹,芙宁娜表演水神500年终于成功触发正解。
误解版本:为拯救枫丹,水神自愿献出了全部神力,变成了普通人。
误解显然是误解了,但误解之后的版本明明就比真相牛逼多了啊。“神”在提瓦特的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不需要多说吧,雷神这么坑老百姓大家都歌功颂德,水神为了老百姓连神都不当了,大家怎么感恩都不过分。而且这误解版本也有铺垫,因为大家认为审判机本来就已经是一部分水神的神力,现在你说她全捐了也并不突兀。而真相版本呢,确实是一个更感人的故事,但枫丹人又不是你,没有身临其境地观看很难get到她到底哪里感人了,你要解释又费老劲。不如代入罗贯中想一想,你去给老百姓描述一个将军如何牛逼,你讲怎么练兵治军,怎么研究情报,怎么管理后勤谁看得懂啊,直接放弃思考,“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就完事了?
这样一来芙宁娜的做人之路从起步就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处于一个什么都可以做,做什么都不会错的圣人状态,疑似是有点过于爽了。她的生活状态主要体现在各种角色语音上,不难发现她现在条件太好了以至于不知道怎么做人,而且情感上还被困在伪神的容器里。此时的芙宁娜有点神似刚被芙卡洛斯捡到的那维莱特——脑中有许多被植入的观念,但缺乏自发的动机。传说任务中芙宁娜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她认为自己不喜欢演戏,就像很多女同性恋动画开头会说的“我再也不玩乐队/当偶像/当舞台少女/打麻将……了!”那样,但抛开过往经历不谈她还是挺喜欢演戏的。而芙宁娜的成人之路正是为了“抛开过往经历不谈”。经过传说任务中的机缘巧合,她逐渐走出了伪神的阴影,踏上了成为人的第一步。
但传说任务一也就停在这了,歌剧本身又是追述芙宁娜作为伪神的过去,缺乏足够的展望未来环节。这怕不是原神固有的神之眼诅咒——领到神之眼她最闪耀的时候,岂不是在说后面就没她什么事了。停在这我只能说不坏,但作为人物塑造只完成了一半多,还很不够。成为伪人的芙宁娜简直就是某一种轻小说女主角的样板戏,但米哈游又不写轻小说,只能祈愿她接下来有一个彻底与自己和解的剧情吧。
以上,不夸张地说,芙宁娜一个人就带来了一年份的闪耀,是当之无愧的剧情与强度的双料王者,我已经掏空家底2+0了。
Footnotes
-
以上观点在该文章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647476 ↩